在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实施两周年之际,为进一步总结推广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工作成效和经验,深入了解广大家长和学生的获得感情况,省教育厅组织遴选了60个“双减”工作成效显著典型案例。省教育厅“双减”办会同基教处、监管与社会教育处对案例进行了梳理,编制了《“双减”工作成效显著典型案例汇编》,供各地各校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借鉴,不断创新实践举措,持续推进“双减”工作走深走实。我区教体局《让劳动教育在“双减”中绽放育人精彩》和关天培小学《瞄准“三要素”、遴选第三方:助推课后服务升级》两个案例成功入选!

近年来,淮安区教育体育局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习给新安小学少先队员的重要回信精神为动力源泉,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发挥劳动育人功能,弘扬劳动精神,开展符合地方实际和特色的劳动教育,助力“双减”政策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学校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社团活动、研学实践等有机融合,构建多维课堂,培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多维课堂共育,形成劳动教育新体系。

我区探索构建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特色教育活动体系,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到各学科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掌握劳动技能、提高劳动素养,实现学科共育。2022年,区教体局《综合实践课程常态化开发与实施》项目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配套研发日常生活劳动、自我服务劳动、种植养殖劳动等校本课程,《做新时代的小主人》等校本劳动教育课程已形成体系。

区中小学每周定时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劳动主题社团活动,呈现“处处有阵地、人人爱劳动”的活力景象,在教育“双减”中做好劳动教育加法。烹饪、种植、茶艺等近30个劳动社团各显特色。

区中小学在“劳动节”“植树节”等节日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开展劳动实践,提升生活认知,释放劳动潜能,实现劳动成果的共享和转化。

通过告家长书、云家访、主题班会等形式,阐述劳动的意义,带动家长参与学生的劳动教育,使家庭劳动项目的学习、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成为家庭教育常态化,聚能学生素养提升,构建劳动教育新常态。

依据季节特点,进行主题设计,定制劳动清单,推动劳动活动常态化开展。每月一次的主题引领,赋予家庭劳动有趣的名称和形式,让儿童收获家庭劳动的乐趣。经数据分析,参与日常家务劳动的学生比例达99.66%,其中每天都参与的学生达30.12%。

区教体局和各校公众号开设“云端劳动课堂”栏目。邀请家长一起参与劳动微课堂,在每周的云快闪环节播放,逐步形成富于特色、实时应季的劳动生态圈。

健全“3+X”多元评价育人体系。“3”即评价主体由家长、老师、同伴组成。“X”评价内容包括儿童劳动技能的掌握、劳动过程中的习惯与态度、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多元评价主体和多维评价内容共同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我区从校内劳动育人场域的开发与创设、校外劳动文化基地的探索与整合、劳动教师队伍的打造和提升三方面对劳动教育资源进行统筹,积极推动构建跨平台的劳动教育新格局。

闲置校园和现有校园边边角角可用于开发劳动育人场域,创设校内劳动教育阵地。全区每所学校均建有劳动教育基地,其中建成种植、养殖、工业生产等重点劳动教育基地34个。区内累计组织35000多名学生开展实践基地劳动教育活动,深入体验集体劳动生活。

校外高水平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学校的劳动教育实践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蒋雪峰向百斯特生态农业园授牌“淮安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区教研室王国云团队帮助百斯特基地设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课程38个,并制定“劳动项目清单”供学校、学生选择。全区六年级学生参与百斯特生态农业园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课程达99.96%。

区教体局配备区级专职劳动教研员1名、兼职劳动教研员2名,每所学校均成立劳动教育教师教研组。我区成立了全省唯一的乡村小学劳动教育骨干教师培育站,专门培养劳动教育骨干教师30名。区教体局定期组织劳动教育专业团队赴江苏淮安百斯特研学旅行基地帮助培训劳动教育指导教师。

关天培小学瞄准“三要素”,引入第三方机构,在课程设计与人手方面有效提升课后服务的丰富性和拓展性,形成了一批有学校特色的精品课程,在“普惠”基础上实现“个性化”的教育。

课后服务以“立德树人”为总目标,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品德修养、身心健康、审美情趣、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据此,我们积极开展“订单式”服务,高标准引入第三方机构优质的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和实践类课程。学校与第三方机构签订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状》,严把思政关,牢牢守住意识形态主阵地。

严格“四项措施”,把牢第三方机构入校关。一是参与遴选的第三方机构必须是依法依规开展经营活动的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二是从办学资质、师资力量、课程设置、信用信誉、资金监管、公益普惠等方面设置了6项标准要求;三是第三方机构必须提供相关资质证明;四是学校成立评审小组,对相关机构及老师进行审核。通过严格把关,中国爱乐男声合唱团、淮安运河之声合唱团、淮安市书香凤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南京博瑞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淮安市麦特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淮安区法斯特体育培训中心、淮安棋院、淮安区文化馆等多家机构先后入驻“课后服务”平台。

落实“五项机制”,加强过程监管和质量把关。一是“立标准”,制定第三方入校服务评价细则,学校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和质量评价。二是“亮黄牌”,对家长学生反映或日常监管中发现的服务水平低下、恶意在校招揽生源等问题的,及时“亮黄牌”督促整改。三是“退出制”,学校对课程开展情况强化质量管理,加强综合考核,安排校级巡视,认真组织级部督查,定期开展学生和家长课后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满意率低于80%的服务项目,学校可提出更换服务人员直至终止合作,终止合作的三年内不得重新取得参与资格。四是“签协议”,学校从教育部门公布的合格机构及培训项目“菜单”中,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课后服务项目和人员,每学期签订一次服务协议,规范双方合作。五是“一体化”,学校实行收费标准和津贴补助一体化管理,所有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每人每学期收费300 元,由家长在指定平台上自主缴费,所有费用进入财政专户,区财政统一监管。第三方机构辅导老师和学校老师同步考核、统一津贴标准,每课时不低于60元。目前,所收取费用基本满足教师津贴发放,但为了更好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求,需进一步扩大第三方机构的引入规模,现有资金渠道明显不足,需要财政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

学校充分赋予第三方机构在课程开发、内容编写、课时编排、老师选派方面的主导权,让第三方机构在特色课程打造上有更多的主观能动性。目前,关天培小学引进第三方机构14所,涉及艺术、体育、科技、综合实践四大课程类别,第三方机构直接开设了“天培童声合唱团”“滋圃宣讲团”“机器人”“航模”“3D打印”“跑酷”“足球”“篮球”“手球”“陶笛”“啦啦操”“小主持人”“恩来星小记者”“戏剧表演”“生态农场”等15个特色课程,共56个班次,服务学生3000余人。

学校遴选第三方机构,助推“课后服务”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课后服务”更加丰富,第三方机构加盟极大丰富了学校“课后服务”课程内容,为全校3000余名学生提供了近百个课程项目,“菜单式”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选择的机会。二是“学生特长”充分发展,将“体艺 2+1”的要求与课后服务相结合,借助第三方机构的力量资源,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三是“精品课程”彰显魅力,在第三方机构的助力下,打造出多个“金牌社团”。四是“双减”目标逐步落实,杜绝了学生参加校外“学科类”培训,“非学科类”培训也从38%下降到10%以下,每年减轻家长经济负担150万元以上。

Tag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